活动公告

爱眼活动早知道

爱眼联盟:圆锥角膜的接触镜矫正验配技术
时间:2018-03-09

国内外研究表明,90%以上圆锥角膜可显著受益于角膜接触镜的光学矫正与治疗,掌握好这项技术能快速有效提高视力,恢复双眼视觉功能,有效控制病变的发展,使青少年患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针对临床调查圆锥角膜形态变化特点及视觉损伤的程度,爱眼联盟与你一起探讨如何有机的选择利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组合的接触镜。

根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力及眼屈光检查,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及角膜测厚,眼表泪液膜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将圆锥角膜分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及急性水肿五个临床型。

可疑和轻度圆锥角膜通常采用球面及非球面设计的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3点接触配适原则下,可有小直径偏陡状态和大直径平缓状态,分析其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还可采用软性接触镜(SCL,可为非球面设计,托力克设计或特殊设计。个别病例可试用角膜矫形镜(Ortho-K CL, 但须十分慎重对待。

中度及重度圆锥角膜的首选亦为RGPCL3点接触及2点接触配适原则下,如矫正视力满意,患者能够接受,利用普通球面镜和非球面镜即可。角膜突出、整体变形明显,普通RGPCL无法稳定于角膜面,配适状态不良,异物感、疼痛等症状明显,角膜表面损伤频发等情况下,需考虑选择特殊设计型RGPCL,如后表面3弧或4弧球面加非球面设计(Comfort kone,  Muiti-Curve CLⅠ、Ⅱ、Ⅲ),后表面圆锥状设计(Rose K,  M curveⅠ、Ⅱ),偏心设计等。也可考虑使用Piggyback CL (SCL + 各种 RGPCL,软硬镜组合系统),使用得当将明显提高验配成功率,改善配适状态,减轻自觉症状,延长戴镜时间。但长期使用会顾虑角膜慢性缺氧反应。

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可利用SCL Piggyback CL替代压迫绷带,配合药物发挥治疗效应和矫形效应,一般2-6周后水肿基本消退,病变区变平,瘢痕形成,若未完全遮挡光学中心,仍可继续利用RGPCLPiggyback CL有效提高视力。治疗期间要注意频繁观察角膜的各种变化并预防感染。

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恢复透明但视力仍低下的患者还需进一步进行光学矫正,根据经验大部分仍要在角膜地形图的监控下依靠RGPCL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戴镜前与戴镜中应密切观察角膜健康状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改变,如细胞密度低于1000/mm2尤应特别注意,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原发病复发及免疫排斥反应,严格控制感染。

各种接触镜验配时如何选择镜片材料,设计,基弧、周边弧、直径、屈光度等可变参数,如何观察与评价CL与角膜是否处于适宜的配适状态,如何根据症状、体征、配适状态、镜片改变等,进行调整和微细修正,将根据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和讨论。

对圆锥角膜的矫正治疗,既要严格谨慎又要耐心细致,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医疗服务工作。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亦高,要强调定期复查、及时更换镜片、常规自检、认真清洁护理镜片的重要性。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接触镜的威力。

爱眼联盟隶属于北京远程视界集团(全称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成立于2012年,是目前国内规模领先的专注专科远程医疗联合体O2O平台,中关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多次荣获“中国行业十大创新力品牌”、“中国健康产业贡献奖”、“中国基层医疗创新实践最佳案例”、“热爱公益事业年度先进单位”、“助力中国县域医疗能力提升公益企业”、“未来医疗100强”等业界殊荣。北京远程视界集团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使命,围绕远程医疗、健康管理、互助保险三大战略,整合全国上、中、下游专科医疗资源,构建国家、省级、市级三级远程专科会诊中心医联体,以及县、乡、村三级专病防治健康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医共体。同时,集团致力于引领健康城市建设,落实健康公益项目,推动健康产业基金、医疗扶贫,建立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为实现“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爱眼联盟在集团战略指导下,着眼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专注视康视光专业领域,倾力搭建技术先进、模式优越的互联网眼视光O2O+B2B+B2C平台系统,形成HMO一站式会员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基层医院实现互联网+全国城市立体近视防控网络建设,助力“全民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