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儿童常见眼部疾病之一,随着眼健康知识宣传的普及,“弱视”一词已为许多人所“耳熟”,“弱视”的危害也已为许多人所“熟知”。同时,由于一些机构和“专家”对弱视问题有意或无意的曲解,过度的宣传,使得许多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闻“弱视”而色变,惊慌失措之中,许多家长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有的家长被误导,在过度的弱视治疗中,轻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重者延误了治疗真正导致视力异常的其它眼病的宝贵时机。有的弱视患者因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久治不愈而被放弃,遗憾终生。因此,有必要从弱视的基本概念出发,澄清关于弱视治疗的若干模糊认识。
孩子视力不好就是弱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晰认识弱视的本质,弱视本质上属于一种视觉发育异常(滞后)状态。因此,弱视诊断成立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视觉异常必须始于视觉发育阶段。一般认为,儿童视觉发育成熟于8-9岁,如果在此阶段出现的视觉功能(主要表现为视力)异常,则可能与弱视有关。反之,如果此前视力正常,后来才出现视力下降,甚至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仍然不正常,也与弱视无关(弱视复发和特定概念的弱视患者除外)。换言之,关于弱视的判断,都是在此“特定时期”前提下进行的。
既然弱视的本质是视觉发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发育异常(滞后)状态,那么,正常的发育状态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研究表明,正常儿童视力发育平均水平为:3岁0.5,4岁0.7,5岁0.8,≥6岁1.0。裸眼视力低于上述标准称之为视力低常,矫正视力低于上述标准称之为视力异常。以此为基础,我国新修订的儿童弱视诊断标准为:一眼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3-5岁儿童低于0.5,6岁及以上儿童低于0.7;或两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由此可见,弱视人群只是发生于特定阶段的视力异常人群中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视力发育程度存在差异,诊断标准也必然不同。显然,视力不是弱视诊断的金标准,单凭矫正视力异常是无法准确诊断弱视的。
如果说视力异常不是弱视者所的独有的特征性表现的话,那么对导致“疑似弱视”者视力异常原因的探究则是弱视诊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导致弱视的常见病因包括:
1、单眼斜视:患者在视觉发育期发生(过)持续时间较长的单眼斜视;
2、屈光参差:两眼远视性屈光参差球镜>1.50D,或柱镜>1.0D;
3、高度屈光不正:主要是未及时矫正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球镜≥5.00Ds,或柱镜≥2.00Dc);
4、形觉剥夺:由于屈光间质混浊(白内障、角膜混浊)、上睑下垂等形觉剥夺因素导致,单侧较双侧重。
此外,注视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因素,一旦忽视,就会导致严重的漏诊误治!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因素之外,还有许多眼部器质性病变(如眼底病等)也会导致孩子的视力异常,这些均不属于弱视范畴。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并非孩子视力不好就是弱视,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上述危险因素导致单眼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参考值下限,或两眼视力表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且除外器质性眼病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干预,这种弱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爱眼商城-是北京爱眼联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精心为互联网眼视光O2O+HMO体系的客户打造的值得信赖的专业的眼健康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e倍爱眼卡、加加明电子气动近视眼防治仪、家庭视功能护眼套装、儿童陪伴型远程医疗智能机器人“萌萌”、爱眼宝网络训练组合套装、e倍爱眼眼贴、e倍爱眼蓝莓叶黄素酯咀嚼片等多种眼健康产品,官方品质保证,便捷、诚信的服务,为互联网眼视光HMO会员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